丁新豹回顧香港大學是為中國而建立

編輯︰黃皓頤

  晚清時期,通過香港大學的成立,可以看到香港總督和當時廣州的兩廣總督的關係。

  香港大學成立時,打出的旗號是「為中國而立」。原因是當時中國已經成立很多西方的大學,惟在華南一帶尚沒有。當時的香港總督就看中這個情況,認為大有市場,所以成立了一所大學。

丁新豹憶香港總督一番話 力主港大着重應用科學

香港大學成立時,打着旗號「為中國而立」,不約而同,當時的香港第十四任總督盧嘉爵士(Sir Frederick Lugard),也主張香港大學應教授西方機械知識、技術等,例如醫學、工業等科技,並不需要教哲學、歷史等,以切合當時中國推行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圖片來源:香港大學網站、網上圖片)

  好像心靈相通一樣,香港港督成立香港大學,也打出了為中國而立的旗號。究竟他是如何為中國而建立香港大學?

  時任香港總督盧嘉爵士(Sir Frederick Lugard,香港第14任總督)在香港大學成立第一天,他說香港大學不是要學(英國)牛津、劍橋為模範,因為根本做不到,而是應該學習一些例如伯明翰、列斯大學等,在1900年後於二等三等城市創立的,全部是理工科的大學。換言之,是以訓練應用科學為主。

  香港大學最初成立的時候,只有兩個科,一個是醫學院,一個是工學院。一年後才出現文學院。

  延伸閱讀:丁新豹回顧香港西式教育 培育首批華人精英

丁新豹回顧港大成立切合中國需要 拒教西方哲學、歷史免添煩亂

  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構思?原因是切合當前中國的需要。

  當時中國剛開始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就是要向西方學習。但是,學的不是意識形態的東西,也不是思想上的東西,而是好像張之洞(中國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所言,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我們仍然拿着孔孟思想作為我們的道德規範、價值觀,但是我們需要的是西方的機械知識、技術等東西,包括醫學、工業等理工科。

  很有趣的是,盧嘉覺得中國需要的就是這些東西,因而明言這間大學(香港大學)是為你們而設的。

  更有趣的是,他開宗明義地說:「我們不會為你們添煩添亂,我們不會教那些歷史、那些麻煩的東西。原因是你讀了這些西方的哲學思想、政治、歷史,當中有很多是講述人從壓迫控制中解放出來。所以我們不會教。如果人們吸收了這些思想,他們就會和內地一般老百姓脫了節。」盧嘉覺得(香港大學)不應該教這些科目,只是教科技就好了。

  延伸閱讀: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丁新豹憶兩廣總督重金贈港大 2原因支持學子留港讀書

香港大學於1911年創立,當時兩廣總督張人駿籌得20萬元捐贈給大學。他十分支持港大的成立,認為年輕人不用遠赴日本甚至西方國家讀書,能節省金錢,而且香港與廣州距離不太遠,學生的家人就可以好好監督他們,避免成為反政府分子。圖為張人駿在家中拍攝。(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香港大學剛成立時,捐錢最多的是兩廣總督張人駿,捐了20萬元(款項是他籌集得來,以個人名義捐贈)。

  他曾表示,去日本留學的人,全部加入了同盟會做革命黨。他支持香港大學成立,一是人們不用去日本那麼遠,可以慳錢。二是香港很近廣州,可以讓父兄等監督他們,使他們不要亂來。

  他會這樣積極,就是覺得可以立下大功,讓這班人不要去(日本)留學,留在香港讀書。

  如果留學日本,每年要幾百元,留學西洋要幾千元,加上往返旅費,很難應付。如果改來香港,就可以節省很多金錢。他又認為香港開辦大學,與中國實業前途頗有關係,所以他很踴躍捐輸。

  透過這個例子(香港大學的成立),可以看到在香港的殖民地歷史中,於某些階段,兩地政府是有些默契的。(八之五)

  (轉載自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歷史文化學堂──和諧與矛盾:論清末至中共建國前的中港關係》專題講座@YouTube,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

丁新豹看1920年代兩次工潮 罷工捲進政治角力

丁新豹看東華醫院:代表香港民間和內地官方的合作關係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丁新豹憶孫中山一番話 香港土壤萌生革命思想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