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1-22
減低碳排放是全球關心的議題,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中國「植樹造林」工程對減低碳排放的作用被低估,很可能在應對全球氣候問題上扮演重要角色。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計,2016年-2020年期間,中國完成國土綠化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415個香港那麼大,如期完成5年規劃目標。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2019年的一項調查指,全球新增綠化面積中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
森林吸收能力 可抵消碳排放
2020年11月的一篇BBC報道引用一個國際團隊的研究指,中國在西南部(雲南、貴州、廣西)和東北部(黑龍江、吉林)的新增樹林,對於溫室氣體的吸收貢獻被低估。該團隊指,這兩個地區的面積佔中國陸地「碳匯(carbon sink)」面積的35%還多。「碳匯」是指能吸收並儲存碳化合物的「倉庫」,能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要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碳匯」容量至關重要。而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匯」。
該團隊指出,這個西南部「倉庫」對於碳排放的吸收能力令人驚訝,每年能夠吸收及儲存相當於3.5億公噸的碳化合物,佔中國陸地「碳匯」的31%。
中國各地的「植樹造林」工程已進行了數十年,成效顯著。2016年,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十三五」規劃)提出「綠色發展」理念,並提出多個發展指標。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2020年尾表示,「十三五」目標已如期完成,全國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21.66%提升至2020年的23.04%,森林蓄積量從151億立方米增加至2020年的165億立方米,全國濕地面積超過8億畝,草原植被綜合覆蓋率達到56%,治理沙化土地超過1,000萬公頃,進一步提高了「碳匯」能力,相信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會發揮愈來愈重要作用。
新增綠化 減碳排放 中國貢獻最多
據統計,從2016年至2020年,中國完成國土綠化面積6.89億畝(約4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415個香港那麼大,其中造林綠化面積達5.29億畝。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201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從2000年至2017年,全球綠化面積增加5%,中國貢獻了其中四分之一,成為對全球綠化貢獻最多的國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透露,2018年以來,超過三分之二的造林綠化任務被安排在貧困地區,亦成為當地居民脫貧助力,有超過300萬人受惠。
快速擴張的「綠色」將助力中國達成減少碳排放目標,力爭在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即排放量不再上升;在2060年以前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