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7-28
文房四寶,紙筆墨硯,古人書寫離不開硯台。幾千年以來,有四大名硯最受推崇,來自山西新絳縣的澄泥硯,是其中唯一的陶硯,其製作工藝一度失傳,那麼讓澄泥硯重現世間的人是誰呢?
四大名硯中唯一陶硯:澄泥硯
澄泥硯製作工藝源於漢朝,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粵音同「攝」)硯、甘肅洮(粵音同「桃」)硯並稱「四大名硯」。其質地堅硬、細膩、紋理多變,有「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的特點,不會損傷筆毫,早在唐宋時期已經作為貢品,亦備受歷代文人推崇。
澄泥硯產地較多,山西绛州(今新绛縣)出產的澄泥硯最為出名,是取绛州汾河的河泥作為原料,用特殊工藝燒製而成。
10餘年研究 「復活」澄泥硯工藝
在明末清初的戰亂中,澄泥硯製作工藝一度失傳,直到1990年代,山西工藝美術大師藺永茂和兒子藺濤,根據文獻、文物研究澄泥硯工藝,在經過十幾年努力成功將這門技藝「復活」。
從河泥到硯台,需要經過采泥、過濾、陳腐(陳泥)、制坯、陰幹、雕刻、燒製、出窯、水磨等數十道複雜工序。當中,陳腐是為了讓泥土氧化,進一步去除雜質,令土質變得更為細膩,僅這一道工序就需要6個月時間。
燒製則是澄泥硯製作的核心技術,绛州澄泥硯大多使用木柴、採用古法燒製,1,000℃左右的高溫,會將泥硯的密度提升到接近花崗岩,同時在其表面形成獨一無二的花紋。
澄泥硯工序複雜 成品率僅30%
製作一方澄泥硯,通常需要近1年時間,而成功率只有30%左右,精品率更不足8%,而這已經是工匠們20多年探索的成果。
在「復活」工藝的同時,藺家人不斷對澄泥硯工藝進行創新。自1986年藺家父子成立新绛縣绛州澄泥硯研製所以來,已經自主開發出上千個澄泥硯品種,希望讓這門古老工藝走入大眾視野。
藺濤的兒子藺霄麟,亦致力於傳承澄泥硯文化。他將在國外學到的理念、技術,應用到澄泥硯的工藝的創新中,透過調整窯內溫度及環境,將澄泥硯的顏色從3種增加至8種,並在設計上融入更多時尚元素。
如今的絳州澄泥硯不僅是難得的工藝品,自2006年起連續6次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世界傑出手工藝品徽章」,成為中華文化的「宣傳大使」。
2008年,澄泥硯製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培養人才,是非遺傳承的另一個關鍵。绛州澄泥硯研製所,成為未來工匠的「搖籃」,目前研製所員工的年齡大多在30歲至45歲之間,不少人學藝超過20年,已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藺濤還計劃未來與高校、職業院校合作,開設相關專業學科,建立理論和研學體系。
延伸閱讀:雕出大千世界 打破紀錄的莆田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