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扎醒獅傳承中國文化 年收入千萬助脫貧

編輯︰聞華
撰文︰滿丁

  「竹做骨,紙做皮,油墨添神采,絨毛顯威風」,逢年過節的舞獅活動,令人印象深刻。活靈活現的各色獅頭,承載着一門傳承千年的中國文化遺產——彩扎。這是一種流行於南北各地的傳統民間工藝,彩扎獅頭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脈,在廣東佛山、河源等地,彩扎獅頭不僅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張名片,也為鄉村脫貧提供了極大助力。

中國文化傳統 海外亦受歡迎

  1993年,徐克導演的電影《黃飛鴻:獅王爭霸》讓「南派舞獅」(粵港地區亦稱為「醒獅」)一炮而紅,片中李連傑飾演的黃飛鴻舞動的那只威武華麗、抓人眼球的獅頭,正是出自廣東佛山的彩扎世家黎家人之手。

  黎家是佛山唯一的六代扎獅家族,祖輩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就開了「黎祥新」等扎獅老字號。黎家獅額頭高,角直,眼大,眉精,杏鼻,口大有笑容,1,300多個純手工完成的扎點保證了獅頭的牢固,極具辨識度,廣受歡迎。2008年,佛山獅頭彩扎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彩扎醒獅脫貧
每一個佛山彩扎獅頭都有自己的性格,2011年,彩扎(佛山獅頭)傳承人、黎家第五代傳人黎偉,在第七屆文博會上扎製獅頭。(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國文化遺產助力廣東鄉村脫貧

  而相距不遠的河源和平縣樓鎮村,則憑藉彩扎醒獅走出一條「致富路」。樓鎮村是廣東省省定貧困村,2018年12月,村裏的彩扎醒獅藝人陳金明則與政府部門、地方企業合作,成立福樓醒獅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採取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模式,將傳統非遺技藝發展成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傳統扎獅製作包含幾十個步驟,考慮到難度問題,陳金明把原本繁瑣的工序改良成容易上手的流水作業,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如今,樓鎮村一半以上的留守村民已經掌握了製作工藝。2019年,樓鎮村彩扎醒獅營業收入1,140萬人民幣(約1,372萬港元),全村637戶村民參與分紅,其中61戶貧困戶就獲得分紅37萬元(約45萬港元),實現全部脫貧。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彩扎醒獅脫貧
樓鎮村村民陳純妹,在彩扎醒獅扶貧車間裏為獅頭做裝飾。2019年,她平均月收入超過4,000元。(網上圖片)

 

  樓鎮村彩扎文化扶貧產業還帶動了周圍十多個鎮村村民就業,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其彩扎醒獅產品遠銷東南亞、北美等華人聚集地區,得到了海內外使用者的廣泛認可,還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台。「只要有華人在的地方就有醒獅,有醒獅就有來自和平(縣)製作的醒獅」,陳金明更希望通過彩扎醒獅這項傳統技藝,向世界繼續輸送中國的傳統文化,讓非遺產業在世界各地不斷開花。

王星記扇

改革開放|從公有制、承包責任制到市場化 杭州非遺王星記扇廠浴火重生

四大名繡|千年蘇繡展現絢爛星雲 中國文化遺產驚艷NASA

1:47

當中國文化遺產遇上奢侈品 「青神竹編」名揚海外

1:55

中國文化遺產助力脫貧 白族扎染「點草成金」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24節氣傳承

二十四節氣承載中國文化 活化傳承不容忽視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當代中國-中國經濟-5G-直播帶貨

農村扶貧結合5G電商 直播帶貨推動中國經濟

1:55

中國文化遺產助力脫貧 白族扎染「點草成金」

藏族小夥爆紅帶挈家鄉旅遊 當代中國扶貧創舉

惠及1.6億人|改造電網點亮扶貧路

彩扎醒獅傳承中國文化 年收入千萬助脫貧

9348萬人|中國7年創造脫貧奇迹

涼山懸崖村 告別貧窮邁向小康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