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11-30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依據各地風土人情,發展出不同的製茶技藝和飲茶習俗,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跨越古今、中外,深受人們喜愛,茶文化亦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於近日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簡稱「非遺」),令中國世界級非遺的數目達到43個,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茶涉44項製茶技藝、習俗 列國家級非遺
早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就開始種茶、採茶、制茶和飲茶,制茶師根據當地風土,運用殺青、悶黃、渥堆、萎凋、做青、發酵、窨制等技藝,發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6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各類茶品多達2,000多種,融入日常生活和節慶中,形成不同的飲茶文化,流傳至今,更影響海外。
在2022年11月29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七屆常會上,「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包括茶園管理、茶葉採摘、茶的手工製作、茶的飲用及分享的知識、技藝、實踐。
傳統製茶技藝主要集中在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共涉及15個省區市、共4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括綠茶製作技藝(西湖龍井)、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白茶製作技藝(福鼎白茶)、普洱茶製作技藝等。
在漫長的歷史中,各地形成功夫茶、敬茶、品茶、鬥茶等不同的習俗和活動,茶葉和茶文化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成為中華文化對外交流的紐帶,是人類文明共同的財富。
歷經2年成功申遺 成立保護小組助力傳承中國茶文化
申遺工作早於2020年10月開始,由浙江省牽頭成立申遺工作專班;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茶葉學會聯合4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的保護單位,於12月成立保護工作組,在2個月內完成了10萬多字的申報書初稿。2021年3月,經過層層審閱、修改的申報書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功在一年多以後,為中國再添一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和旅遊部表示,為了保護傳承,保護工作組聯合制定了《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五年保護計劃(2021-2025)》,鼓勵傳承人按照傳統方式授徒傳藝,亦會透過職業院校、高等院校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目前,中國有超過120所職業院校、高等院校開設茶學和茶文化專業,每年培養超過3,000名專業人才。
延伸閱讀:西湖龍井 憑甚麼一葉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