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9-15
作為海陸兼備的文明古國,中國水域內藏有價值巨大的海洋文化遺產,而認識、解讀這些遺產,就要依靠神奇的水下考古。
近日「長江口二號」古沉船正式開始打撈,它是中國水下考古發現的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船載文物數量巨大的木質沉船。打撈有何驚人發現?難度多高?又有何重要意義?
水下考古|清代木質帆船 「長江口二號」現600多件陶瓷器
「長江口二號」是清代同治年間的一艘木質帆船,當時用於商業貿易,目前「沉睡」於上海崇明橫沙島東北部北港航道水下,船體埋藏於海床下5.5米。
考古調查顯示,這艘古船船身現存約38米,有31個艙室,在古船北部發現了船舵和鐵錨。鐵錨為四爪錨,長3.3米,是目前內地發現較大的古代四爪鐵錨。
船上載有不少精美文物,迄今已經清理出水600多件陶瓷器,大多產自景德鎮,其中高60厘米的白青花松下高士圖雙耳瓶中,藏了50件製作精良的青花團龍紋杯。
延伸閱讀:100周年|中國考古大發現:從地底到海洋 重現唐宋文明之光
水下考古|打撈出水 揭開「長江口二號」謎題
接下來,考古團隊將對「長江口二號」進行整體打撈,這是迄今全球規模最大的古船整體打撈遷移工程,也是這艘古船考古項目最核心的環節。
古船打撈遷移工程採用世界首創的「弧形樑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在海上現場作業時,主作業船「大力號」將在古船四周下放22根巨型弧形樑,形成一個巨大的半圓柱沉箱,把古船及附着的厚厚泥沙一同包裹起來,整個過程就好像抓娃娃機一樣。
「大力號」作業時間預計花費2至3個月,隨後專用打撈工程船「奮力輪」會將總重量1萬餘噸的古船沉箱同步提升出水,再將沉箱送入「奮力輪」中部開口處。其後,古船會直接經海上運輸,最後沉箱卸載,安全搬進位於楊浦上海船廠舊址的「新家」。
古船打撈出水後,考古人員將對古船遺址的形成過程、建造技術、航線等課題展開研究,揭開古船的謎題和身世,讓封存在水下的歷史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