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漁獵文化 鸕鷀捕魚的消失與傳承

編輯︰聞華

   一葉扁舟、一盞明燈,身披蓑衣的漁翁,水上翻飛的鸕鷀,在山水之間勾勒出獨特畫卷。鸕鷀捕魚,是一項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被視為農耕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傑作,隨着現代捕魚技術愈來愈成熟,這門古老的技藝正面臨失傳。在廣西、江西、雲南等許多地方,鸕鷀捕魚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景區的觀光表演,以這種方式,將祖先的生活智慧傳承下去。

 

技術發展 保育禁漁 鸕鷀捕魚面臨失傳

  漁樵耕讀,是中國農耕社會四大「職業」。以漁獵為生的古人們,為了捉到更多的魚,發明出漁網、魚竿等工具,亦在自然界中尋找幫手。9,000年前的祖先馴化了狗,用作獵犬;1,000多年前,三國時期的漁民們馴養了鸕鷀。

當代中國-文化傳承-鸕鷀捕魚
在江西龍虎山,鸕鷀捕魚技藝在漁民中世代相傳,如今成為龍虎山景區的一項特別表演。(圖片來源:江西龍虎山景區@微博)

  鸕鷀,又叫做魚鷹,能飛能游,擅長團隊合作,是捕魚高手。在廣西灕江、江西龍虎山等許多地方,鸕鷀捕魚技藝代代相傳,已有逾千年歷史,成為當地的獨特風景。

  漁民家的鸕鷀們,從小就接受捕魚訓練,會按照指令搜尋水下的魚兒,帶回漁船上,通常一天能捕到20斤魚。對於漁民來說,這些從小養大的鸕鷀,不僅是捕魚幫手,也是一同生活多年的好朋友,彼此有着深厚感情。

當代中國-文化傳承-鸕鷀捕魚
鸕鷀在全球各地廣泛分布,嘴部前段有倒鉤,擅長潛水和捕魚。(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這項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正面臨失傳。隨着社會發展,以及長江流域10年「禁漁」保育計劃的實施,沿岸許多漁民都開始「轉行」,魚鷹也被禁止使用。此外,與現代捕撈技術相比,鸕鷀捕魚馴養難度高、捕魚效率低,因此不少漁民都不再耗費心力馴養鸕鷀。在鄱陽湖畔的江西省康山鄉,目前僅有9戶漁民仍保留着鸕鷀捕魚技藝。

當代中國-文化傳承-鸕鷀捕魚
揚州瘦西湖五亭橋景區的鸕鷀捕魚表演,深受歡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江西、廣西、雲南等多地,相繼將鸕鷀捕魚技藝,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考慮以觀光表演等形式,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在廣西桂林灕江、江西龍虎山等景區,鸕鷀捕魚表演已經成為一道新的風景,既是幫助漁民解決生計問題,更展現傳統漁獵民俗,令更多遊客了解這項古老技藝。

  延伸閱讀:驚艷世界的「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技能?

王星記扇

改革開放|從公有制、承包責任制到市場化 杭州非遺王星記扇廠浴火重生

1:40

《文化新演繹》帶你細看全國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從古老儀式到國際盛會 傳承400年的理塘賽馬節

雲遊長城|高精度還原萬里長城 用數碼技術守護文物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