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5-25
神乎其技的「一葦渡江」,原來不只是傳說!在貴州赤水河流域,有一個流傳千年的絕技「獨竹漂」,曾經是赤水河兩岸先民的「出街日常」。古代交通不便,先民用楠竹作為交通工具,一人一竹,凌波而行,如履平地。到了交通便利的今天,民眾無需再踏竹出行,凝聚了先民智慧的獨竹漂,就以體育活動和民俗表演的形式傳承下來,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凌波起舞的「獨竹漂」表演更驚艷世界,令更多人了解這門「中國功夫」。
25歲獨竹漂傳承人 為凌波起舞苦練18年
獨竹漂源於秦漢時期,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赤水河兩岸自古盛產竹、木,古代交通不便,先民就用楠竹或木頭當作交通工具,手持長竿立於獨木之上,凌波而行,如履平地。1998年,赤水市複興鎮馬鞍山一個漢晉時期古墓中,曾出土一幅獨竹漂石刻,上有詩句,「獨竹飛流飄然過,纖夫逆行步步難。」
隨着時代變化,獨竹漂不再是出行必備的生活技能,而成為民間體育活動和娛樂表演。在2011年舉辦的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獨竹漂首次被列入運動項目;2021年,赤水獨竹漂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獨竹漂表演看起來好像武俠小說裏的「輕功」,表演者赤足站在直徑約15厘米、長約8米的楠竹之上,手持竹竿,或劈浪前行,或倒退轉彎,甚至在竹上表演高難度「雜技」動作,神乎其技。
25歲的獨竹漂傳承人楊柳,就能在竹上翩翩起舞,她穿古裝表演獨竹漂的影片,在網上爆紅,又火到國外,令許多外國網友驚歎,「這是甚麼中國功夫!」
要成為獨竹漂高手,並不簡單,保持平衡已經很難,在竹上跳舞就難上加難。楊柳從7歲開始練習獨竹漂技巧,有時候一個動作每天要練習幾百次,也曾千百次從竹上跌落水中,才有了今天的驚艷身手。
作為非遺傳承人,楊柳表示,最初練習獨竹漂,只為了強身健體,但後來意識到,這門絕技承載了赤水兩岸民眾千百年的記憶,「希望能一直把獨竹漂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