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0-12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15)10月11日在中國昆明開幕,《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Elizabeth Maruma Mrema)在開幕式致辭時,讚揚中國在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上所採取的行動,並呼籲其他國家以此為榜樣。
保護生物多樣性 中國通過行動為世界做出榜樣
穆雷瑪在致辭時表示,中國過去幾十年在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上採取的眾多行動令人欽佩,並且代表了一種生物多樣性保護模式的轉型。
穆雷瑪指出,作為最早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和執行公約,履行職責。在改善瀕危物種生存環境、水域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覆蓋率等方面採取了很多強有力的措施,並且都取得顯著成效。
她更坦言,中國在生態文明、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工作早已處於領先,包括修訂《環境保護法》、嚴禁野生動物交易、全面禁止象牙貿易、設立自然保護區等等,這些經驗都值得其他國家借鑒和推廣;中國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也值得各國跟隨效仿。
聯合國在2020年發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中,對2011年至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進展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人類在保護地球方面交出「不合格」的成績單,人為破壞和工業的污染,正不斷增加地球的生命系統壓力,加速生物多樣性崩塌。
對此,穆雷瑪認為,地球生物多樣性等全球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人類正處於關鍵時刻。全球必須在未來10年採取行動,以遏制和逆轉生物多樣性加速喪失的趨勢,並最遲在2030年讓生物多樣性走上恢復之路,這樣才有希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願景。
延伸閱讀:造動物通道 建人造濕地 青藏鐵路花18億保護高原淨土
延伸閱讀:中國劃生態保護紅線 四分一國土納監察
COP15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制定十年藍圖
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總共由3個會議組成,分別是《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締約方第十次會議、《關於獲取遺傳資源和公正公平分享其利用所產生惠益的名古屋議定書》締約方第四次會議,以及作為「重頭戲」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
《生物多樣性公約》是一項保護地球生物資源的國際性公約,目前共有196個締約方。每2年召開一次的締約方大會,就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最高議事和決策機制。締約方大會每10年都需要制定一個未來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今次召開的COP15就是重新制定10年保護目標的關鍵節點。
日益加速的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已經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國際社會對COP15寄予厚望,希望制定並推動「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能夠對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作出規劃,帶來「變革性的轉變」。
延伸閱讀:保育有效 青海湖面積1年擴大6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