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0-09
撰文︰潘少權
長征,這是後來的名稱。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準備先和紅二軍、紅六軍會合,再謀反攻。
二萬五千里長征初期 多使用遠征、戰略轉移名稱
因此,當時所使用的名稱是「長途行軍與戰鬥」、「遠征」、「轉移」或「戰略轉移」,有些由紅軍總部機關發布的命令和指示,則用了「西征」和「突圍」等稱號。
1935年2月23日,紅軍總部機關在《告黔北工農勞苦群眾書》中,第一次把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稱為「長征」。同年5月,中央紅軍進入大涼山彝族民區,時紅軍總司令朱德在報告中寫上「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是最早用上「萬里長征」一詞。
二萬五千里長征 翻雪山跨大河艱難重重
期間,中央紅軍和國民黨軍隊共進行幾百次戰鬥,穿州過省,翻越高山,跨過大河,走過荒原,翻過雪山⋯⋯紅一軍於86年前10月到達陝北。若從江西瑞金算起,紅一軍,已經跨越了11個省,行程兩萬五千餘里。一年後,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
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歷時長久、規模浩大、路程遙遠、困難艱巨、影響深遠,為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紅軍長征,先擺脫了國民黨軍隊追捕,後在延安重整旗鼓;長征精神磨練了軍隊,為日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其獨特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