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8-27
造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來自江西鉛山的連四紙,就是中國古法造紙的代表之一,號稱「壽紙千年,永不變色」。從砍伐竹子到製成紙張,連四紙的製作共有72道工序,需要經過一年之久,對原料、工藝要求極高,一度面臨失傳,於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江西鉛山政府出台連四紙項目保護規劃,為國家圖書館等機構提供古籍修復專用紙;當地有企業將連四紙工藝融入現代生活,打造文創產品,產值過億元。
連四紙製作:72道工序 需時1年
連四紙以質地細膩、柔韌潔白、防蟲耐熱、永不變色著稱,原產於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早在宋元時期已天下聞名,是舊時貴重書畫的常用紙張,號稱「鉛山唯紙利天下」。造紙業發達的鉛山,被內地大學文科教材《中國史綱要》列為明清時期中國五大手工業中心之一。

連四紙以嫩竹為原料,工藝非常複雜,從挑選嫩竹、製作竹絲、加工成原料、紙漿到最後的成品,共有72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需要一年之久,故有「片紙不易得,措手七十二」之說。當中僅僅製作紙漿原料,就需要經過幾個月的日曬雨淋,令其天然漂白。

由於連四紙製作技藝對於原料、工藝的要求都非常高,很難被機械生產所替代,成本也居高不下,一度面臨失傳危機。2006年,連四紙製作技藝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鉛山縣政府近年出台連四紙項目保護規劃,成立「恢復傳統特色產業委員會」等,致力於恢復古法生產連四紙。目前,連四紙年產量達到400萬張,造紙企業與國家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等多家機構達成協議,為修復古籍提供專用紙張。
延伸閱讀:復活千年文明記憶的古籍修復師

鉛山縣有一間萬通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打造連四紙生產基地,將古法工藝融入現代生活,開發手袋、扇子等文創產品,預計未來每年生產連四紙800萬張,產值超過1億元,續寫這種神奇紙張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