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头多墓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古人在清明节扫墓,是怎样的情景? 宋代高翥《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将清明节扫墓的场景形象地展示出来。 首两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典型场景。诗人站在远处,看到南北山头的墓地密布,人们纷纷前来祭扫,场面繁忙而庄重。一个“纷然”写出了祭扫人群...
“三月里扇扇子”下一句是什么? 说到春天,有一句有趣的歇后语“三月里扇扇子”?你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呢? 农历三月,大地回春,清风送爽,人们摇起扇子,感受阵阵清风吹来的快意。于是,便有“三月里扇扇子—满面春风”这句歇后语,描绘出人们在春日里心情愉悦、满脸笑容的状态。 “满面春风”这词语最早见于宋代程节斋的《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后来,元代王实甫在《丽春堂》第一折中也有...
做冷欺花 将烟困柳 千里偷催春暮 春天天气乍暖还寒,古词有这句:“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寒冷竟能“霸凌”花儿? 这句话出自宋代词人史达祖的《绮罗香 · 咏春雨》。首五句仔细描写春天:“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做冷欺花:春雨挟着冷气,仿佛故意“霸凌”早开的花朵,使它们受到寒意的侵扰。这里透过“做冷”和“欺花”赋予春雨一种冷峻、无情的特质。 将烟困柳:春雨带来的雾气弥...
好雨知时 万金欲买初无价 古人描写春雨,会媲美为“万金”,或是“无价”品,字句还有优美。这两句出处何在呢? 这两句出自《点绛唇 · 春夜喜雨》,是元代文学家王恽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如下: 好雨知时,万金欲买初无价。 种花才罢,似为芳枝下。 花重宫城,好个风人雅。 从飘洒。探花走马。明日春如画。 这首词以“春夜喜雨”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词中“好雨知时,万金欲买...
天涯何处无芳草 形容不必过分眷恋某些人或事物,我们会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原来这句话与春天有关,具体怎样理解呢? 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原词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透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与情感,当中“天涯何处无芳草”成为千古名句,字...
一年容易又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到来。这个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节日原名为“仲秋”,在中国农历当中八月正为秋季第二个月,在这一天,月亮会变得圆满,象征团圆的意思。然而,一年之中大家面对的难关都不少,为何又会有“一年容易又中秋”之说? “一年容易又中秋”,这一句来自于宋代诗人陆游《宴西楼》的诗句。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诗句当中表达诗人因看见西楼上前人的遗迹依然豪雄,但自己因为从军不能常来,桥头飘起的风令他感叹“一年容易又秋风”,然后迎着秋风转回驿舍,眼见“摩诃池上月方中”而有感...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二句诗来自唐朝大诗人李白,寓意每个人有自己的才能,必有自己的用处,在失意时不必气馁,即使千金耗尽,也可重来,是在人生低潮时激励向上的话。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源于李白所作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上天给了我才能,必然有用到的地方;即使千金散去,也还会重新得到。 李白作这首诗,大约是在天宝十一年,当...
“不见棺材不落泪”下一句是? 电视剧当中,有反派威胁主角的时候,会说上一句“不见棺材不落泪”,继而就会用上凶残的手法折磨他人。 这句“不见棺材不落泪”也成了大众熟悉的俗语,但这句话背后是有什么故事呢? “不见棺材不落泪”原句实为“不见亲棺不落泪”,出自明朝兰陵笑笑生写的《词话》,比喻执迷不悟,坚持错误的道路,不彻底失败,就不肯罢休。 相信很多人对这上半句的俗语都非常的熟悉,但是这并不是它的全部,还有另外下半句,就是很多人都应该听过的“不到黄河心不死”。 原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说的楚汉...
每日一词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