䒐䒏

音:mang4 zang2

意思是神色不爽,心情不佳,面露恶相

      䒐䒏是正字,亦普遍写为“忟憎”、“悯憎”或“𤷪𤺧”。䒐䒏这个精神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率其高,子女考试前夕父母特别䒐䒏、中医说睡眠不足和消化不良令人䒐䒏、股市大跌投资者亦相当䒐䒏……

      䒐䒏两字都由“色”字组成,“色”有脸色或气色的意思,与神情面容有关。宋代官修的韵书《广韵》和《集韵》就䒐䒏的意思,分别解作“神不爽也”和“神乱也,色恶”。由此可见,䒐䒏是容易被别人察觉的,不想无辜被牵连,最好是敬而远之。有说䒐䒏跟发脾气并不一样,前者主要自己心中烦燥,不一定发泄到他人身上;发脾气则倾向找别人来出气,以泄心中怒火。

齮龁过半

音: gi1 gat6

意思是诸多批评,令人生厌

       被人齮龁或齮龁别人都不是好事,因为这被视为诸多批评,说没有建设性的话,并只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齮龁二字有齿字偏旁,两字皆为口部动作,有咬噬的意思。正如宋•洪迈《夷坚乙志‧张淡道人》“良久,草或食尽,或齮龁过半。”

       而齮龁亦有坏国家大事。皆因齮龁亦有陷害、毁谤和毁排挤的意...

娿哿

音:o1 go6

意思是总是犹豫不决、三心两意

      娿哿中的“哿”有嘉许的意思,亦与“珈”相通,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古代妇女以头发编成假髻后,以簪子把髻别在头上,配以珠宝玉饰,称为“珈”。头上珈数量的多与少是身份象征。有了刻意装扮以展示尊贵身份这个背景,便更容易理解娿哿 —— 那种每每犹豫不决、三心两意的意思了。

      至于“娿”字...

得敕

音︰dak1 cik1

意思是过分地炫耀、招摇,也可以形容小孩活泼可爱。

     “做人要谦虚啲,唔好咁得敕。”指做人要谦虚点,不要太嚣张跋扈。

在古代,“敕”是皇帝诏书的一种,得到圣旨照住,恃“宠”才可生骄,旁人无可奈何。又在道士收妖镇压僵尸的符咒上也有这个“敕”字的,贴在其头上代表号令。

      “敕”字的异体字为勑、勅。

       唐代诗人韩愈 《御史臺上论天旱...

买餸

音︰maai5 sung3

  意思是上市场买菜,包括鱼、肉、菜等食材,也可是菜式的单位。

       餸不是方言,是常见粤语用词。粤语中,饭桌上的菜不叫菜,叫“餸”。如去买餸呀? 等同去买菜吗? 我哋三个人食左九碟餸,等同我们三个人吃了九个菜。

     “餸”字拆开,是“食”+”“送”,表示此字当与食有关,“送”一方面是音符, 亦有送饭(下饭佐饭)的意思。用菜肴佐饭吃,也作“嗄饭”。 ...

相关标签

发怐愗

音:faat6 ngau6 dau6  意思是没精打采,呆头呆脑 。

      发怐愗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原来早在战国已有“怐愗”的用例。 

     “怐愗”指愚貌﹐也有愚昧及不聪明的意思。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在《楚辞.宋玉.九辩》中云:“愿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宋玉是屈原的弟子,有古代四大美男之誉的他不被楚王重用,于是借悲...

苏孲崽

音: sou1 aa1 zai2  意思是“苏虾仔”,即指婴儿、幼童。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月光光》这首儿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当中提及的“虾仔”,跟“苏虾”同出一辙,但为何小孩又会变成“虾”呢﹖ 

     “苏虾”的本字是“臊孲”(读作苏鸦),苏孲崽出自《番禺县志》:“广州呼小儿曰苏孲崽。苏,生也,言新生者也”。意指初生婴儿身...

阴骘

音:阴质  意思是做了缺德的坏事。  

      现代的人会说:“这是报应来呀,肯定前生做得阴骘事多啦。”,大家可知道,古代这个词原本就是用来形容好人好事? 

     清代黄遵宪《己亥杂诗》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骘诵文昌 。道教中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指:‘人所不见为“阴”,暗中施与为“骘”,凡事做有益于人群的事,而不欲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