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4/04/2023
2021年,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为中国未来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进方向,描绘出发展蓝图。
当中,对中国经济如何规划?对各领域发展有何策略?“十四五”系列主题文章经济篇,以数据配合实例,为大家进行简明易懂的解读。
本文为经济篇的第八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解说中国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十四五经济篇|海上5G巨型养鱼场“耕海1号”自动喂养20万条鱼
说起海洋经济,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养鱼。不过,如今的养鱼场早已不是小鱼排,而是大规模的智能化平台,还可以去旅游打卡。
在山东烟台近海,就有这样一座可以游玩的海上巨型5G养鱼场——“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
“耕海1号”不仅以科技创新提升渔业养殖的效率,还有休闲旅游功能,游客可以登上“耕海1号”参观、钓鱼、用餐。今年五一假期前,“耕海1号”二期项目,也就是一圈“项链”的部分,将正式投入运营,到时每年可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
其实,像“耕海1号”这样的海洋牧场综合平台,现时在中国沿海还有不少。中国的海洋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中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拥有良好的天然海域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巨大。
据国家自然资源部数据,从2012到2021年,海洋经济总值从5万亿元人民币(约等于5.7万亿港元)增长到9万亿元人民币(约等于10.2万亿港元),占GDP的比重保持在9%左右。海洋产业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特别是新兴海洋产业的增速超过10%。
十四五经济篇|发展三大海洋经济圈
未来如何积极拓展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
具体来说,“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包括要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当中,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如何建设?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全面提高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水平。
所谓三大海洋经济圈,是国家早在“十二五”时期就作出的划分,令各沿海地区可以根据水温、气候等方面的不同,来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经济,并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
十四五经济篇|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
除了提及三大经济圈的整体格局,“十四五”规划亦围绕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出以下要求:
其中,“建设海洋牧场”已经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例如上文提到的“耕海1号”。智能网箱和多功能海上平台,都是海洋牧场的形式。
为什么要建设海洋牧场?近年来,中国的近海生态环境退化,水产经济物种低龄化、小型化,海底荒漠化趋势明显。
海洋牧场,就可以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生态养殖等措施,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可以促进海洋旅游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带动渔民增收。
截至今年3月,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169个,覆盖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十四五经济篇|各地推出发展海洋经济措施
“十四五”时期,中国海洋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多个沿海省份也把发展海洋经济写入自己的“十四五”规划纲要。
沿海各省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有不少都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当中的政策着力点包括,大力培养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现代数字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以及促进海洋产业集群发展。
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从“重陆轻海”到建设“海洋强国”,背陆面海的中国正在拥抱蓝海,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