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3/01/2025
2025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科技发展必会乘势而上,特别在航天、卫星、科研领域,新一年的前景值得期待。
2025科技大事1|载人航天:3次发射任务
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成为太空中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中国自此成为世界上第3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此后国家密集举行载人航天任务,在2020年至2022年间完成太空站在轨建设,其后太空站更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2025年载人航天工程持续发力,将按期完成3次发射任务,包括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天舟九号。3项任务将运行出舱、空间实验等工作,并充分发挥太空站的优势,加速产出科技成果。
2025科技大事2|航天货运:“轻舟”和“昊龙”
中国的货运飞船目前以“天舟”系列为主,为降低太空站货物运输成本、增强灵活性,中国正研制“轻舟”货运飞船和“昊龙”货运航天飞机。
根据计划,“轻舟”货运飞船将于2025年9月运行首次飞行任务。它采用一体化单舱构型,货舱空间27立方米,上行货物运力可达2吨,可搭载太空人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它将采用多种载荷方案和智能设计,以提高货物取送效率。而“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则将具备突出的可重覆使用能力。
延伸阅读:“轻舟”货运飞船什么样?有何技术突破?
2025科技大事3|行星探测:“天问二号”探测小行星
2020年,中国通过“天问一号”实现火星探测。5年后,天问系列再次登场,“天问二号”将实施近地小行星2016HO3取样返回,以及小行星带中的主带彗星311P环绕探测任务。
也就是说,这次任务将同时实现对近地小行星的近距离探测、采样返回和主带彗星探测,使中国的小天体探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规划,中国还将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及“天问四号”,分别展开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及木星探测任务。
2025科技大事4|北斗升级:2025完成技术攻关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的建设历经20多年,先后发射55颗组网卫,于2020年7月全面开通,为使用者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服务。
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国家将对北斗系统进行升级,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系统。根据规划,2025年将完成技术攻关;2027年前后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2029年开始发射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025科技大事5|物理科研: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
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探测设备,预计2025年8月完成全部灌注任务,开始正式运行。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也是宇宙中最古老、数量最多的物质粒子。它质量极轻、运动速度接近光速,且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极具神秘色彩。
江门中微子实验于2013年立项,2015年正式开工建设,用于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等多项前沿研究。
其核心探测设备是一个位于地下700米的巨型液体闪烁体探测器,该探测器被安置在地下实验大厅内一个深达44米的池子中央,主体结构为一个直径41.1米的不銹钢网壳,这一结构能够承载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2万吨液体闪烁体,以及数以万计的探测器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