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勉励大家不断努力,有什么名言警句?古人有一句话是,“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这句话出自彭端淑的《为学》,意思是:天天努力学习,持之以恒而不懈怠,直到成功。

  彭端淑是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誉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他认为天下万事难与易是相对的,都有方法解决。

  《为学》开首把核心问题带出:“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

  他又认为,即使天资不佳,也有方法后来居上的。“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方法就是:“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意思就是说,只要天天努力学习,持之以恒地提升自己,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延伸阅读: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

  “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这句话出自北宋名臣王安石的《荀卿》,意思与“推己及人”差不多,是说:爱自己是仁德的开端,自爱之心可以推及到爱别人。

  爱别人,就是有“仁爱”之心了。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在一个演讲中说过,儒家的“仁爱”在实践上可以有五个层次,第一就是自己先要成为“仁者”,第二是“自爱”,第三是“爱亲人”,第四是“泛爱众”(即爱一切人 ),第五则是“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

  王安石所说的,就是韩星教授所提及的第二践行层次...

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其力;不能尽其力,则不能成其功

  鼓励别人要尽力去做,我们会说:“全力以赴”!其实,古人认为,“尽力”的前设,先要有“尽心”,也就是坚毅的心。

  班固《汉书 · 贾山传》就有这样的名句:“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其力;不能尽其力,则不能成其功。”

  意思是:如果不尽心尽意,就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全力以赴,自然就不能把事情做好。

  班固说这句话时,是针对对待忠臣应有的态度。原文前还有一句“故不致其爱敬,则不能尽其心;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其力;不能...

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寒暑之切肌

  形容十分专心,我们惯常用:“专心致志”。究竟什么才是“专心”的至高境界呢?

  林逋的《省心录》就给了答案。

  《省心录》内有一句:“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寒暑之切肌。”意思就是,人若专心的话,会听不到令人震惊的雷声,也不会受到寒冷或炎热天气的影响,专心一意去完成工作。

  林逋是北宋著名诗人,宋仁宋在他去世后追封谥号“和靖先生”,而据历史记载,他是一个十分专心的人。

  ...

君子尊贤而容众 嘉善而矜不能

  在人际相处中,我们要学习“容纳别人”,《论语 · 子张第十九》就教导说:“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来自于古人的一段对话。

  子夏的学生子张请教应该怎样与人交朋友。子张问:“子夏是怎样说的?”学生回答说:“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加以拒绝。’”

  子张觉得不完全正确,便说出自己的见解:“那不同于我所听到的:君子尊重贤人,也容纳普通的人;嘉奖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如果我自己...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如果别人对自己有恩惠,我们就要“饮水思源”,谨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而当我们帮助了别人的时候,就要不求回报。   意思与之相同的名句有“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出自《战国策 · 魏策》。

  这一名句出自一个典故。公元前260年,秦军纤灭赵国主力后,将赵国国都邯郸重重围困。

  赵王急派人向魏王求救,魏王最初派大臣晋鄙支援,唯晋鄙畏惧,最后魏信陵君使计率军击退了秦军,解困赵国。

  赵王亲自到郊迎接信陵君,但老臣唐雎却劝告信陵君说:“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满招损 谦受益

  形容做人要谦虚,经常会说到“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出自《尚书 · 大禹谟》,意思是指自满只会招致损失,谦虚才会得到益处。

  《大禹谟》记载了上古时期,舜帝与大臣禹(即后来夏朝的开创者)、益等讨论政务的记录。

  当中有关于大禹征伐南方三苗部落的事迹。传说战事进行到30天的时候,大禹军队节节胜利,三苗族虽然死伤甚重,但仍然奋力抵抗,令大禹军不得要领。

  这个时候协助大禹出征的益劝说:“满招损,谦受益。”表示不宜继续征战,...

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 故长

  这四句出自老子《道德经 · 第二十二章》,意思是:不夸耀自己,所以能建立功绩;不骄傲自负,所以能得到长足发展,所以能成为众人的领袖。

  老子以丰富的生活经验所透析出的智慧,来观照现实世界中种种事物的活动。老子观察有三大重点:

  一是物常在对待(相对)关系中产生,我们必须对于事物两端都加以观察。

  二是我们必须正面去透视负面的意义,对于负面意义的把握,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

  三是所谓正面与负面,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它们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