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美食承载中国人的孝与爱

编辑︰康文
撰文︰禾末

  农历九月初九,被称为“重九”,又因为古人以“九”为阳数,所以这天被叫作“重阳”。在民俗观念中“九”是最大的数字,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早在西汉时期,宫廷就有过重阳的风尚,在这天举行活动祈求长寿。到了当代,重阳节仍是祭祖敬老的重要节日,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蓬饵(即重阳糕)的习俗也流传至今。

重阳节登高望远 饮菊花酒避疫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脍炙人口的就是桓景的故事。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期,汝南县出现一只引发瘟疫的妖魔,当地人桓景的父母因此病故。桓景于是拜在仙人费长房门下,不懈修炼,势要除魔。

  某日,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带来瘟疫的妖魔会再次降临你的家乡,可教家人缝制布囊,内盛茱萸,系之臂上,届时登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

  桓景依言行事,果然,妖魔闻到茱萸香和菊花酒气,不敢上山接近众人。桓景便立即冲下山和妖魔搏斗,最终把妖魔杀死。从此,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避疫,饮菊酒、插茱萸的风俗就流传下来。另外,又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现今人们会在此日进行祭祖与敬老崇孝的活动。 ​

菊花盛放于秋季,经霜耐寒,本身有祛风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酿成酒后更可以养肝、健脑、延缓衰老。古人因此有酿菊花酒送礼的习惯,用以祝福亲朋好友长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重阳时节,正是菊花怒放之时,文人便将九月称为“菊月”。“菊月”除了要登山赏菊,还要饮用酿制的菊花酒。全因秋冬之时,百花残败,唯独菊花茂盛,于是被视为是生命力的象征;菊花酿造的美酒,也被看作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故每逢重阳,古人以菊花汁加上中药材如当归、枸杞等酿酒,留待明年再喝,今年则饮用上一年酿制的菊花酒。

重阳时节蟹肉肥 最是鲜美时候

  俗话云:“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秋天本是食螃蟹的季节,重阳前后更是最佳时候。这时的螃蟹已经熟透,脂满膏肥、肉厚肥嫩,为一年之中最鲜最美,再搭配清甜的菊花酒,便成一顿美食盛宴。

重阳节是“孝心节”,为长辈准备鲜美大闸蟹,温热的菊花酒,老人家便可和暖过秋冬。(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延伸阅读:食蟹文化(上)|比起味道 秋天食蟹古时另有一番意义

九九重阳吃花糕 步步高升好意头

古时的重阳糕,是用秋天收割的新米煮成米饭后,再插香烛供奉祖先,后来慢慢演变成用面粉、米粉、小米和果仁等制作的糕点。(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重阳要登高,但中国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高”可登,于是古人就由“登高”一词想到了“吃糕(高)”,以食用糕点代替爬山,同时也有着步步高升的吉祥喻意。

  这种专在重阳食用的糕点,被命名为“重阳糕”,古时叫作“蓬饵”,又被称为花糕、菊糕、五色糕等等。这款糕点没有一个统一食谱,因地而异,制法较为随意,但大多数都会以米粉、果料作为原料。

  为了美观,市面上的重阳糕大多都是五颜六色的,糕面插上五彩小旗,再洒上一些桂花或香菜叶;中间则夹有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仁,又或是杏脯、乌枣之类的蜜饯。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总在应节食物中传承传统文化,就像重阳美食承载了人们追求长寿、祈求家人健康的美好愿望,已经不单止是节日美味,更是一种心情的表达。

  延伸阅读:西安城墙|战争与和平 千年历史见证

受港人喜爱的“云南米线” 原来是“不正宗”?

重庆必食洞子火锅 防空洞内品尝热辣鲜香

秋天飘来腊味香 “送饭神器”腊肠的魅力何在?

食蟹文化|中国人品蟹历史 不变是对美食的执着

重阳吃糕 百事俱高

  中国不少传统节日,都会有应节食品,例如人们会在中秋节时吃月饼,端午节时吃糭,春节时吃年糕、元宵节吃汤圆或元宵等。那么重阳节的应节食品是什么呢?

  有民俗专家指出,以往人们在重阳节时会吃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记录宋代生活的文献中也有提及。

  至于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惯,相信与登高习俗有关。因为“高”的发音和“糕”一样,因此重阳节...

冬季冷暖看重阳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因此非常看重气候变化。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冬季气候原来也有关系?

  古代有一种说法:“今年重阳不打伞,明年地里光杆杆。”意思就是重阳节那天不下雨(不打伞代表不下雨),那么之后的冬天就会较为干旱,在水份不足的情况下明年粮食收成也会出现问题。

  相类似的农谚也有:“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旱。”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十三前后没有雨,往后雨水就比较少了,整个冬天雨雪匮...

重阳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来自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提及了古代中国重阳节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植物,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阳节时,会将茱萸插在家门前及戴在头上,根据晋代周处《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民间流行茱萸插头上,以御初寒消灾避难、预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风俗志《岁华纪丽卷第三》也记载了重阳节时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龄、萸系臂”的风俗。

  为何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