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饮食|中国人自古爱羊肉 冬天温补健脾暖身

编辑︰康文
撰文︰禾末

  踏入冬季,不少人都认为多吃肉,有助身体储存能量,抵御寒冷。但要吃什么肉,也是有讲究,俗语是这样说的:“吃猪不如吃牛,吃牛不如吃羊”,可见中国人把羊肉捧到肉类金字塔的尖端。

羊肉营养丰富口感好 自古已是高端食材

  冬天饮食中应更多选择高蛋白质的食物,这样在消化吸收后可以产生较高热量。羊肉跟牛肉一样含有丰富蛋白质及铁质,口感又跟牛肉类似,但肉质更为鲜嫩,而且脂肪含量低,因此若能够接受羊肉独有的“香气”,即是一般大众认为的羊羶味,羊肉绝对是种“性价比”高的肉类,多食无妨。

  在中国畜牧业史上,养猪的历史更久远,但是在羊和猪之间,古人显然更偏爱羊肉。从食物相关的字眼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用“羊”作为边旁的汉字,例如是形容食物味道的词语“鲜”、代表王公贵族饮食的“膳”、中国餐桌上不可缺的“羹”等等,无一不在说明古人把“羊肉”跟“高质素”挂鈎,羊肉就是“好食品”的指标。

每年冬季都是羊肉需求高峰期,各地羊肉价格都会高涨,餐厅也纷纷推出羊腩煲、羊肉火锅等招揽客人,可见冬天食羊肉已变成中国人约定俗成的饮食习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外,有补养、哺养之意的“养”字,同样由“羊”字组成,说明古人很早就了解羊肉强大的补益功效。中国长久以来有“医食同源”、“寓医于食”的文化,食物除了用作充饥,亦能调理身体。

  在中医学角度,猪肉性平,牛肉、鸡肉性温,羊肉则性温热,能够“补益虚损,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浅白来说,就是有助改善容易疲倦、无精神、腰酸乏力及夜尿等情况,并有保护胃壁,帮助消化、驱寒、暖身等作用,可以减少染上风寒机会。因此中医常推荐民众在冬季吃羊肉补身子。

  延伸阅读:山西只有刀削面?探索“面面具备”的山西饮食文化

羊肉温补不可过量 忌同时进食寒凉食材

  羊肉温和,适合大部分人食用,其丰富的铁质,尤其适合虚寒体质、气血不通人士用来食补。中医也建议经历大病、手术后的病人、孕妇产后及老年人利用羊肉进补,回复气血。

  不过,必须适量控制羊肉进食量,因为羊肉多食会容易“热气”。一旦上火,阴虚火旺,就很容易诱发过敏、湿疹、牙肉肿痛等症状。而且肉类本身就较难消化, 不小心注意,就会出现消化不良、滞食及腹胀等情况。

中医普遍认为现代人年少时大都贪凉,因此在夏天可以适当地食用热性食物,因此属性温热的羊肉是夏季、冬季皆相宜的食品。图为陕西特色小食水盘羊肉,食用时在羊肉汤中加入辣椒,会使人出汗,有助祛暑,所以反而是夏季的应节菜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此之外,食羊肉时也要慎防同时进食相剋的食物,否则容易影响健康。其实法则很简单,只要不是同为“温热”属性的食材,例如南瓜,或是凉性食物及生冷食品,如西瓜、冰淇淋等都不要配搭羊肉食用。不然进食后,不是大大增加上火机会,就是大大降低羊肉的温补作用,且阻碍脾胃运作消化。

  延伸阅读:人多不接待 菜式不外卖 不走寻常路的太二酸菜鱼

一场考试引发的卤鹅风潮 看鲜美鹅肉如何俘虏人心

冬季饮食|暖身佳品 细数风味各异的羊肉料理

人多不接待 菜式不外卖 不走寻常路的太二酸菜鱼

山西只有刀削面?探索“面面具备”的山西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