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9-29
人类祖先其实是海中的鱼类,这个说法有依据吗?近期,中国科学家发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与“合”同音)类牙齿化石及一批古鱼类化石,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的崛起过程,为“从鱼到人”的演化史提供了关键证据。
人类演化|有颌类化石为“从鱼到人”提供证据

这批鱼类化石标本是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发现的,科研人员从中找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以及古鱼类化石。相关学术成果发表于9月29日《自然》杂志封面文章。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进化之一。
通俗点解释,就是人类一些解剖学的结构,比如眼鼻嘴、下巴、上颌,往前追溯都会追溯到鱼类身上去,但这些器官的重要特征如何演化尚未知,必须通过化石来予以回答。
延伸阅读:全球首例!中国培育2只细胞复制北极狼 有助保护濒危物种
人类演化|“从鱼到人”演化长达5亿年
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踏遍中国志留纪地层可能含鱼的200多个地点,最终运用高精度CT扫描、三维重建等技术,从化石中发现了奇迹秀山鱼,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
朱敏表示,此次发现为探索生命演化的重要节点提供关键证据。它证实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已经存在于中国华南地区;到志留纪(地质时代表古生代的第3个纪,约开始于4.44亿年前,结束于4.19亿年前)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出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类的过程。
据了解,从鱼到人的演化过程长达5亿年左右,先后经历了无颌类、有颌类、肉鳍鱼类,之后登上陆地变成两栖类和哺乳动物,最终演化成人类的漫长过程。

另外数百公里外的贵州石阡化石库也有了重要发现。
科研人员从总重约4吨的化石样本中,先后找到了23枚2.5毫米左右的双列黔齿鱼牙齿标本。这是全球范围内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将牙齿的最早化石记录前推了1,400万年。
目前科研团队的野外工作仍在继续。朱敏表示,对两处新发现化石库的详细研究,将持续改变人类对生物演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