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12-20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12月19日在加拿大闭幕,在主席国中国的主持下,超过190个缔约方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框架协议,定下保护土地、海洋和物种免受污染及气候变化影响的目标。
COP15|会议通过框架 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第二阶段会议,在12月19日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近千名来自缔约方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包括近200名部长级代表,出席了这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的高级别会议。
这份“框架”是为到2030年以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作出规划方向的总体性、战略性纲领文件。“框架”的达成也是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各缔约方在“框架”目标、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等关键议题上,达成了一致。
“框架”订明,各国到2030年,要令地球30%的土地和海洋得到保护,有效恢复退化的陆地、内海、沿海及海洋生态系统。据报道,目前全球得到保护的土地和海洋面积,分别只有17%和8%。
在资金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的援助,将从每年不到100亿美元逐渐增加到300亿美元(约等于2,340亿港元)。
大会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表示,历经4年,大家终于来到了旅程的终点,这个“框架”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框架”的基金。
COP15|中国推动大会谈判 分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
《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称“公约”)是一项国际性公约,有3项主要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正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
目前共有190多个缔约方,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2年召开一次。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包括两个阶段的会议,第一阶段会议2021年已经在中国昆明成功举行。
延伸阅读: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开幕 中国保护生态行动获赞赏
第二阶段会议于今年12月7日至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中国则继续作为主席国,领导大会的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
中方此次还在蒙特利尔的会场内,设立“中国角”专区,以进行专题展览、会议研讨、特色宣介、文化展示等。
公约秘书处运行秘书穆雷玛表示,中国乐于与世界各国分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与经验。中国角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中国所做的工作,更在于让各方与会者可以从中有所借鉴,并因地制宜加以运用。
延伸阅读:中国取得哪些环保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