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2-27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北京中南海会见著名“港产”数学家丘成桐,强调基础科学对于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性,亦表示要尊重人才、营造尽展其才的环境。
中国为何如此重视基础科学?这背后有何信号?粤港澳大湾区又如何参与其中呢?
李克强晤丘成桐|“大科学”时代 中国重视基础研究
放眼全球,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所谓“大科学”,一般是指规模巨大,拥有高级技术装备,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产生重大影响作用的科学。在“大科学”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想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
实际上,基础研究和基础科学近年在国家层面非常受到重视。例如在2月2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强调了加强基础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要求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当中还特别提及要重视人才,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援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等。
而几天之后的2月24日,李克强就会见了丘成桐,无疑也体现出中央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李克强在会见丘成桐时说,科技创新和发展需要基础科学的重要支撑,数学是基础科学的基础,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的皇冠。要尊重科学规律,强化基础科学研究;要尊重人才,营造尽展其才的环境;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根据资料,年过七旬的丘成桐在香港长大,在香港接受教育,是实打实的“港产”数学家。
他师从著名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对现代数学的发展有根本性的影响,对数学的许多分支都作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是菲尔兹奖(Fields Medal)首位华人得主。他去年从美国哈佛大学退休,目前全职在清华大学任教。
延伸阅读:立志为中国教育服务 丘成桐40年不问报酬
李克强晤丘成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大湾区有份参与
除了人才 ,“大科学”时代也离不开“大科学”装置,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近十几年来,中国对重大科学装置进行了系统性的布局。
根据规划,中国目前布局建设了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超过30个已经建成运行,部分设施的综合水准迈入全球“第一方阵”,而粤港澳大湾区亦参与其中。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是中国首台、世界第4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
中国散裂中子源又被称为“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探针”,能够为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和新能源等领域提供科研平台。
自2018年建成以来,该设施运行高效稳定,先后有5台谱仪正式对外开放。
截至目前注册用户约4,200个,其中1/4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使用者利用它开展了多项实验研究。
2022年12月26日,该项目的2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意味着项目前期立项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该项目主要建设11台中子谱仪和实验终端,提升加速器和靶站的束流功率。
二期工程建成后,装置综合性能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准,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研究的要求,势将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能力。
总结而言,国家重视和发展基础科学,包括香港在内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设备等方面,都将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