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8-13
100年前的今天,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崛起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比达到全球的约1/6。100多年来,中国到底经历哪些蜕变?这篇文章带你了解中国在建党百年以来创下的种种奇迹。
最大公路铁路网络 全面连接中国
中国南北纵横、东西广阔,陆地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是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同时面临交通阻隔、资源不均、环境恶化等问题。如何将这个庞大的国家连接在一起,成了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19世纪末期,中国只有一条9.3万公里的唐胥铁路,一座主跨62米的天津蓟运河桥,一个261米长的台湾狮球岭隧道。
到了20世纪,首座自行建造的公铁两用桥钱塘江大桥,跨越长江的武汉长江大桥,打通京广、京沪两大通道的南京长江大桥依次建成。
之后,中国的大桥越来越多样宏伟。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一跨越过长江,北盘江第一大桥在560多米的高空直接飞越峡谷。

地面之下,隧道工程的发展同样日新月异。
中国曾用了近100年的时间,才迎来第一座万米隧道——京广铁路大瑶山隧道的诞生;但之后仅仅20年,就实现了2万米、3万米的突破,一众超级山脉全被大小隧道击穿。
数以万计的隧道,数以百万计的桥梁,让中国人跨越天堑,将铁路和公路修到四面八方,铺开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网络。如今,中国全面连接,每年可将176亿人次、462亿吨货物送往天南海北各个角落。

普及义务教育 中国人口负担变红利
在百年前,中国只有大约4亿人口,而今天,数字已经上升到14亿,超过全球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
为了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中国在数十年间推行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体制。如今,90%的人口受到小学及以上程度的教育,有14%人能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这些举措,帮助中国从一个文盲率高达80%的国家发展到如今的教育强国,将庞大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为他国难以比拟的人口红利。

当受过教育的人才进入工厂,就组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生产流水线,吸引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当高素质人才流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就帮助中国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更是开始腾飞,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快速发展。40年来,工业增加值增长53倍,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全国物资流转 中国克服资源分布不均
伴随人口的迁移,中国还迎来了全球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如今,中国共有6个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10个超500万的特大城市,以及77个超100万的大城市。
城市集群形成后,地理资源的分布不均的问题凸显,中国依托日渐完善的交通网络和资源通道,成功让物资在全国范围内交流。

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资源在各地重组和整合,最终令中国形成了一个涵盖全球1/5人口的洲际规模市场。
如此庞大的市场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不仅让中国从一众超级工程中获得足够的回报和溢出效应,也支撑国家发展高投入、长周期的战略产业。
修护脆弱环境 中国重塑发展观念
发展总伴随一些负面效应,中国也必须付出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行动来修补脆弱的家园,其中就包括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以三北防护林为代表的国土绿化工程;重塑社会发展观念的蓝天、碧水、净土3大保卫战;以及为了探索人与自然更好的相处模式,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全新自然保护地体系等等。

尽管在这个探索环保的过程中,中国曾走过不少弯路,未来也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持续增长的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地面积等等数字,能让所有人清晰看到中国未来发展的图景。
延伸阅读:《江山多姿采》 带你漫步锦绣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