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美味“马仔”原来是满族过年必备?

编辑︰闻华
撰文︰赵三好

     中国各地的春节习俗大不相同,春节美食也五花八门。甜蜜蜜的“马仔(沙琪玛)”,是很多港人钟意的春节聚会小食,原来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过年必备的美食——那就是沙琪玛的发明者,满族。此外,满族过春节还有许多特别的习俗,他们会举办什么庆祝仪式,是否真的如清宫剧里所拍摄的那样?除了“马仔”,他们还会吃哪些应节美食?一起来看看!

满族春节美食:马仔、豆包、饺子

      《燕京岁时记》记载,“萨其马乃满州饽饽”,萨其马就是沙琪玛。这种以糖、奶油、面粉、果干等制成的点心,最早是满人祭祀所用的祭品。满族入关后,将这种美食带到北京,逐渐风靡全国。沙琪玛与黏豆包、驴打滚等,都是满族过春节必备的点心。

当代中国-文化传承-满族春节习俗
在内蒙古一个满族文化博物馆,遊客体验制作满族传统点心沙琪玛,这也是满族春节必备美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满族人的春节从农历腊月二十九开始,连续3天都叫“过年”。年三十这天,家家会备上杀猪菜、酸菜锅等“硬菜”,必不可少的还有“揣元宝”,也就是吃饺子。

      满族人吃饺子非常有仪式感,一家之主一边煮饺子,一边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这时,家里人要一起应声:“起来了!”寓意新的一年,饺子和好日子都从锅里升起来。小孩子还要爬上高处蹦三下,寓意新的一年要“节节高升”。

当代中国-文化传承-满族春节习俗
挂笺最早是满族祭祀所用,后来演变成春节习俗,流行于北方地区。门笺大多为红、黄、蓝、绿、粉这5种颜色,与春联、窗花等构成北方独特的春节风景。(网上图片)

特别!满族春节“窗花”长这样!      

      在香港过年要贴春联和窗花,满族人的“贴窗花”就与别不同,叫做“挂笺”,也作“挂旗儿”“挂钱儿”、“挂千儿”等等,是将有着吉祥话和图案的彩色“门笺”贴在家门前,以避瘟驱邪,求吉纳福。

      “挂笺”最早是用于祭祀,与满洲八旗的色彩对应,到清朝时演变成春节年俗,盛行于北方地区。

当代中国-文化传承-满族春节习俗
满族春节祭祀活动非常隆重庄严,分为祭祖、祭神、祭神杆等多个程序,祭祖的供菜也有不同寓意:过油鲤鱼代表吉庆有余,炸粉花寄愿后辈发家致富,方块豆腐寓意福寿无疆等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祭祀也是满族人重要的春节活动,不仅祭祖,祭天,还要祭祀“神鸦”。在许多传统满族民居的院子里,都会有一条高高的“索伦杆(索罗杆)”,春节祭祀时,满族人在杆顶的锡斗里放入碎米、猪肝、猪内脏等贡品,供乌鸦、喜鹊食用。

当代中国-文化传承-满族春节习俗
满族传统民居院子里的“索伦杆”,是满族春节祭祀所用的“神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个特别的春节习俗,与满族“发家史”有关。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打江山之初,被明朝军队追赶到精疲力尽,躲藏在一条沟里,有一群乌鸦落在他身上,将他整个人遮蔽起来,瞒过了追兵,努尔哈赤这才逃过一劫。满族后人就将乌鸦奉为神鸟,年年祭祀供奉,以感谢它们对祖先的救命之恩。

      延伸阅读:春节|深圳南澳“一天龙” 原来有段“古”

相关标签

初七人日“三吃四做一禁忌”  

  在中国民间传统中,新春不但喜庆的习俗多,禁忌也多,例如在初七人日这天,便有“三吃四做一禁忌”的习俗。

  正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人日”,是因为传说中女娲创造天地时,前六天分别造出鸡、犬、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创造出了人类,故正月初七又称“人日节”,即人类的诞辰日。

  那么何谓“三吃四做一禁忌”呢?所谓“三吃”,就是吃面、七宝羹、及第粥,吃面寓意长寿,吃七宝羹寓意身体健康,吃及第粥寓意高中。

  至...

西安饺子宴|从108种到360种 非遗传人的突破

西安饺子宴|十大名宴之一 百饺百味如艺术品

春节|2022年为什么没有“大年三十”?

一文看清|北京冬奥会的7大中国文化元素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