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核武隱姓埋名17年 王淦昌錯過諾貝爾獎

編輯︰許可

  王淦昌是「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之一,他在理論物理領域的成就也是世界頂尖的。但在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時刻,他毅然隱姓埋名為中國研發核武,結果錯過了獲獎機會;大家都以為中國科學家不會獲得諾貝爾獎項,但其實王淦昌曾經3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浙大任教 王淦昌慧眼識李政道 

  王淦昌1907年出生在文風鼎盛的江蘇,曾入讀私塾,又在上海上過中學,期間雖然經歷父親離世的打擊,但他仍堅持學業,在1925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並完成了中國第一篇關於大氣放射性的實驗研究論文。在北平(現在的北京)期間,他目睹積貧積弱的中國受盡外侮,暗下決心要用科學救國。

  5年後,王淦昌考取公費到德國柏林大學威廉皇家化學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邁特納(Meitner)——被愛因斯坦稱為比居里夫人更有才華的女科學家。

王淦昌出生於江蘇常熟,1930年他考取江蘇省的官費留學,前往德國深造。(網上圖片)

  可是在名師手下,王淦昌卻遇到挫折。1931年,他提出可能發現中子的實驗設想,但被導師否定,認為他不應重複別人的實驗。兩年後,一位英國科學家用王淦昌的方法找到中子,並獲得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邁特納後來主動向王淦昌道歉,王淦昌說:「這不能怪您,是因為我沒有堅持自己的想法。」

  1934年在德國取得博士學位,王淦昌馬上回到中國,輾轉到了浙江大學物理系任教授。這時期中國正受日本侵略,浙大被迫西遷,但王淦昌在艱苦的條件下還是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材,其中一位是後來奪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

  延伸閱讀:李政道痛悼恩師王淦昌

 王淦昌臨危受命 回國參與核武研發 

  這階段王淦昌也沒停下自己的研究,他提出了發現中微子的方法和建議,論文1942年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雜誌上;他更預言,誰能發現中微子就能獲得諾貝爾獎。遺憾的是,這時王淦昌的生活顛沛流離,沒法進一步做實驗。1995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了發現中微子的美國科學家,大家很快發現,這位科學家正是用王淦昌的方法測出中微子。

  新中國成立,王淦昌調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又作為中國的代表,到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從事基本粒子研究。1960年,他領導的小組首次發現反西格馬負超子。

1952年,作為物理學家的王淦昌曾被派往朝鮮戰場,探測美國是否曾使用原子武器。圖為王淦昌(右)在朝鮮的留影。(網上圖片)

  這發現把人類對物質微觀世界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在國際學術界引起轟動,各地百多間實驗室發來賀電。當時國際學術界預言,王淦昌肯定會收穫諾貝爾物理學獎。

  的確,相比於前次找到發現中子和中微子方法,但沒做出結果,這次確確實實發現了反西格馬負超子,王淦昌距離諾貝爾獎已近在咫尺,但他卻在此際「失蹤」了。

  原來這時中蘇關係破裂,蘇聯撤走援華專家,中國研發核武器計劃幾乎癱瘓;沒有核武器,中國只能在充滿外國核威脅、核訛詐的環境中生存。因此,國家把王淦昌召回來,讓他立即加入中國核武的研究工作。

以身許國做核研發 王淦昌隱姓埋名17年 

  王淦昌當然明白參加研發核武,意味他要離開原來的研究方向,也意味着要從此隱姓埋名,更意味着他肯會失去已觸手可及的諾貝爾獎,因為獎項不會頒發給已「消失」的人。但他義無反顧,當即表示「我願以身許國」,接受這份任重道遠的任務。從此王淦昌「人間蒸發」,他的名字變成「王京」,這一年是1961年。

  之後,王淦昌奔赴高原上的核武器研製基地,在艱苦條件中為國造盾,與他一同工作的,還有鄧稼先等科學家。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1966年12月28日,第一顆氫彈也成功爆炸,中國終於擁有自己的核力量。

王淦昌是「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中年紀最大的一位,他奔赴高原核試基地時已年過50。圖為1967年12月,時任副總理的聶榮臻(中)與王淦昌(左)在核試驗基地。(網上圖片)

  多年後,王淦昌說起「轉行」的決定:「我認為國家的強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那正是我報效國家的時候。」對王淦昌來說,相比於國家,諾貝爾獎又算得了甚麼。

  王淦昌的名字直到1978年才「解密」;他離開核武一線後,曾出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等職。另外,王淦昌還是中國激光武器的先導者,他1964年提出的構想曾領先世界。到80年代,王淦昌重投相關研究,使中國激光武器研發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1999年國慶節前夕,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北斗人的愛情故事 陳芳允憑廚藝贏得美人歸

放棄博士學位到玻璃廠打工 光學之父王大珩為了甚麼?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中國首任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逝世 畢生為核發展奮鬥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吳傳玉是誰?他是新中國奧運第一人

創新先鋒

小米造車

小米造車|從無到有只需3年 雷軍:小米正式成為一家車廠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運動健兒

乒乓球員之最 馬龍擁30個世界冠軍!

影視巨星

城寨四子:信一(劉俊謙飾)、四仔(張文傑飾)、十二少(胡子彤飾)和陳洛軍(林峯飾)

《九龍城寨之圍城》邁向1億 城寨四子打死不離好兄弟

編輯推薦

「中國種不了榴槤」魔咒被打破!國產榴槤「樹上熟」 香甜飽滿不輸進口?

廣東荔枝

廣東荔枝|無懼惡劣天氣減產失收 黑科技打造「荔枝自由」

1:51

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人工合成澱粉 糧食可以無中生有?

3D打印出仿真魚肉 味腥彈牙 與真魚無差別?

2:05
當代中國-科學探索-南極種菜

中國在南極建高科技菜園 每天收穫1公斤新鮮菜

多年生稻

播種1次收成4年?中國「多年生水稻」入選全球十大科學突破

當代中國-科學探索-克隆豬

全球首次!中國用AI成功克隆豬 全程由機械人操作

2:03

國策通識|高質量發展──從「有沒有」到「好不好」

2:38
中國式現代化

國策通識|甚麼是「中國式現代化」?

1:58

「人間仙境」梵淨山 藏着「地球獨生子」?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06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1:48

極地科考船人性化設計 「雪龍2」Wi-Fi全覆蓋 菜式不重複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全球各國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看西方霸權體系的瓦解

編輯之選

范勇鹏:超大規模人口如何實現現代化?(三之一)

地球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大爭之世」 500年來最深刻變局

1997年6月1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九七慶回歸香港至北京接力長跑出發

97慶回歸香港至北京接力長跑出發

用心專者,不聞雷霆之震驚,寒暑之切肌

  形容十分專心,我們慣常用:「專心致志」。究竟甚麼才是「專心」的至高境界呢?

  林逋的《省心錄》就給了答案。

  《省心錄》內有一句:「用心專者,不聞雷霆之震驚,寒暑之切肌。」意思就是,人若專心的話,會聽不到令人震驚的雷聲,也不會受到寒冷或炎熱天氣的影響,專心一意去完成工作。

  林逋是北宋著名詩人,宋仁宋在他去世後追封謚號「和靖先生」,而據歷史記載,他是一個十分專心的人。

  ...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WeChat